已創建: Feb 24, 2025 作者:喬治 George
隨著AI技術的快速發展,我們的生活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。從職場到教育,AI的影響已經滲透到我們所有人的日常生活中。面對這樣的未來,我們該如何培養自己,並且教育孩子?
前陣子我參加了一場知識高峰會,聽到了許多關於品牌、行銷、教育與個人成長的分享,然而,這些議題最終都圍繞一個核心主題——AI。
葉丙成教授有提到一句話「未來20年,穩定將不復在。」讓我特別印象深刻,這句話背後的意思很殘酷,卻是我們必須面對的現實。過去,人們認為公務員是鐵飯碗,但如今,AI已經取代了許多行政、重複性的工作。像是美國,由Elon Musk主導的Doge政府效率部門,已經裁掉了上千名公務員。葉教授還分享一家企業原本有一個法務部門,專門負責合約審核,但現在透過AI審核,準確率超過95%,結果該企業縮減了整個法務部門。這不只是個案,類似的轉變正在各行各業發生。
面對這樣的趨勢,教育與學習方式也必須改變,才能讓孩子具備適應未來的能力。
傳統的學習模式已經逐漸被顛覆。過去,我們需要透過大量閱讀與查詢來獲取知識,但現在,AI已經可以成為孩子們學習的輔助工具。
小朋友天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,常常會問各式各樣的問題,例如:「為什麼天空是藍色的?」有時候父母可能不知道如何用簡單容易了解的方式回答,這時候AI就能派上用場。
我們家有時候會使用ChatGPT當作小幫手。例如,有一次動動(我兒子)問「為什麼會下雨」,我們請ChatGPT用了5歲小孩也能聽得懂的故事來解釋,ChatGPT就用了唸故事的方式說給我們聽,讓動動能夠輕鬆理解。這樣的互動不僅讓學習變得有趣,也能讓動動主動探索新知識。現在只要動動遇到不知道的問題,就會提出要問GPT先生。
傳統的教育方式是老師對一群學生教授相同的內容,但每個孩子的學習速度和興趣點不同。現在,有許多AI學習平台可以根據孩子的學習進度和理解能力,量身訂做適合的學習內容。
雖然AI能夠幫助孩小朋友學習,但我們仍然需要培養小朋友具備某些能力,以適應未來的變化。
這一點一直是我們很重視的,我們很希望動動能保有他的好奇心,儘管他問的問題常常讓我們招架不住,我們依然不會阻止他發問。
通常AI能夠提供答案,但真正有價值的是提出問題的能力。未來的職場競爭不再只是學歷之爭,而是誰能「好好問問題」
葉丙成教授曾提到,他在台大演講時,當他問學生有沒有問題時,台下總是一片沉默。但當他演講結束後,許多學生卻跑到台前來問問題。這反映了台灣教育的一個問題:學生害怕在公開場合提問,甚至不知道該問什麼問題。
這是過去學習環境需要改進的地方,父母應該鼓勵小朋友勇於提問,不要害怕犯錯。現在更可以讓小朋友習慣與AI互動,透過不斷提問來深化思考。
未來的工作模式已經逐漸變成是人與AI共存。
企業現在已經開始使用AI來篩選履歷、分析市場、甚至創作內容。未來的我們都需要學會如何與AI合作,而不是被AI取代。
例如,我們可以教小朋友如何使用AI工具來完成任務,比如:
過去,學習一門專業可能可以用一輩子,但在AI時代,就必需不斷學習新的技能。像是,未來的設計師不僅要會畫圖,還需要了解AI如何輔助設計等。
既然AI對孩子的學習如此重要,父母可以如何引導?
當小朋友遇到問題時,可以讓他們嘗試用AI尋找答案,像是我們會與動動一起詢問GPT先生問題,其實這過程很有趣,有時候動動的好奇心,也會提出我們從沒想過的問題,ChatGPT就會用動動能理解的方式解答,在這過程我們也能一起從中學習。
AI雖然強大,但過度依賴可能會影響孩子的思考能力。因此,父母應該教孩子如何使用AI成為工具,而不是完全依賴它。這也是我們有思考過的問題,所以當動動提出問題,我們會先詢問動動的想法,慢慢延伸,最後再透過ChatGPT尋找正確答案。
AI的出現改變了世界,也改變了我們學習的方式。未來的小朋友需要的不僅是知識,更重要的是保持好奇心、學會與AI合作,並不斷學習新的技能。父母的角色不再只是提供答案,而是幫助孩子學會如何提問、如何學習。
"The important thing is not to stop questioning. Curiosity has its own reason for existing."
「重要的是永遠不要停止提問。好奇心有其存在的理由。」
🎤歡迎收聽我的EP13 - AI時代如何培養自己與教育孩子 讓你更了解AI與親子教育的分享喔!